红利季琦


前几年我们讲需求侧比较多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投资、消费、出口“三驾马车”,最近供给侧讲的比较多。前几天我写过一个“酒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的文章,今天我想再回到需求侧。

当前,改革到了深水区,必须动到供给侧。但供给侧对经济的影响是“潜在增速”,供给侧改革需要时间,肯定是结构性的,不会一蹴而就。除了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需求侧也一样要重视,需求侧对经济的刺激是立竿见影的。
需求侧和供给侧就像汽车的两边轮子,一起转,汽车才能往前跑,否则只能原地打转。

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下降,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供应已经出现下降,而且农民工单位工资逐年上涨,上涨幅度大大超过同期通胀水平。再加上前几年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,提高了企业的社会保险比例,使得实际用工成本大大上涨。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许多低端制造的产业移出中国,转移到越南、印尼、菲利宾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。

笔者10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,关于“中国制造”将会被“中国服务”代替的话题,今天看来,事情的发展比我当初预料的还要快。
而计划生育影响了中国人口的增长,虽然梁建章等一批中国学者、企业家的呼吁下,已经开放了二胎制度,但是,习惯性地思维和抚养教育孩子各种高昂的费用,使得许多家庭不愿、不敢多生孩子,在可预见的未来,中国人口增长仍然不会乐观。
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,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,从“人口红利”到“人才红利”,需要的时间会很长,不会在短期内产生效果。

传统意义上的“人口红利”正在迅速消退,提倡生育效果不明显,提高劳动者素质,有待时间的积累。

- 大众消费
大众消费,培育了众多巨无霸上市公司,美国的麦当劳、肯德基,中国的海底捞,中国移动、联通,腾讯、阿里巴巴、拼多多,保洁......这些公司无不是靠大众消费所培育和支撑的。除此之外,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微企业,靠大众消费生存、就业。比如麻将房、茶馆、小商铺、小餐馆......

- 消费升级
不管是大众消费,还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,14亿+4亿!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。这样的规模单一市场,全世界只有两个——中国和美国,但是中国市场的规模是美国的3-4倍。如果说过去的财富500强大部分是美国企业的话,未来大部分会是中国企业。

这就是“消费红利”的成果。“人口红利”通过消费的形式,转变成了“消费红利”。


跟国际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,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上。未来在通过降低税赋来拉动和刺激消费有很大空间。
养老、看病、上学这些保障性成本还是很高,不管是在医院体制改革,学校建设,还是各地养老保险的资金安排,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。这些问题的改进,会让人们少缺许多后顾之忧,促进消费的效果是很明确的。
另外就是进一步释放广大农村的潜力,主要是土地跟人力。假如放开农村土地流转,农民土地进入流通市场,这就让广大农村激活了巨大的潜在财富资源;取消户口制度,可以进一步加强劳动力的流动。再辅之于上学、养老、医疗等,人口的流动和财富的增加,广大农村人口同样会带动巨大的消费。



因为各种成本的上升,许多加工、制造企业转移出去,出口势必急剧下降。加上中美贸易战,更是雪上加霜。出口是最弱的一辆马车。
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只剩下一匹强劲的马车——消费。而中国的消费市场巨大,足以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勇猛的能量。假如配合以制度改革,将会引爆中国经济的另一次新高。

所以,我们讲:中国最大的机会在于消费!一个消费红利的时代来临了!

↓↓↓